环境设计专业
  • 作者: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4-28
  • 点击数:


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按照我院“培养现代工匠精神”和锻造“设计创意、设计表现、沟通交流和施工管理”四种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上以专业项目工作室制和协同创新基地为平台,运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本地,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环境设计领域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方法,环境设计领域所需的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等原理与法规知识,环境设计创意思维、设计表现、沟通交流和管理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领先的审美判断、务实的现代工匠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室内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市政园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行业资源以及相关领域头衔:广西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生态环境规划专家、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广西区科技项目与文旅项目评审专家。

专业培养特色

立足本地发展,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技能型环境设计领域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立足本地,基于本地发展需求,为广西城乡环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主题围绕本地问题和本地发展,为地方文化振兴和环境改善提供策略和方法支持。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专业教学中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环境设计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在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法制意识、职业伦理和文化自信,传承与发展本地文化,通过课程内容(《装饰图案》、《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地域民俗民风考察》、《展示空间设计》等)、本土特色专题设计(民族展厅设计、广西城市展厅设计、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广西民族图案创意设计等)等方式融入本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基于项目工作室构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进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项目工作室衔接学校和企业,衔接课堂教学和实际项目实践,衔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从实际项目出发,设置企业岗位,完成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是项目工作室的工作模式,也是企业运营的基本模式。环境设计专业以项目工作室(方案设计工作室、方案表现工作室、项目工程工作室等)为载体,进行校企合作和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双师型+双基地”执教体系聘请行业名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形成专兼教师结合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建立教师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制度,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工程应用,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通过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乡土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名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打造名师教学团队和双师教学团队,持续保持教学资源上的优势。已经创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建设“乡土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名师工作室”,形成一带一、一带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业务水平。形成工作室制衔接学校和企业、衔接课堂教学和实际项目实践、衔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科研成果

教师科研成果丰富:获得广西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4项、教育厅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项目4项、文旅厅项目1项,获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4项,教改项目8项,校级核心课程2门,校级示范课程8门。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银奖、铜奖,教育部认定学科赛事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超过30项。

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专业教育与科技、经济及社会紧密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创新引领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